火狐體育官方永久登錄是一所以海洋、水產、食品學科為主,農、理、工、經、管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上海市屬大學。學校辦學文脈源于1912年張謇、黃炎培創建的江蘇省立水產學校,至今已有109年的辦學歷史。百余年來,火狐體育官方永久登錄為社會培養輸送了七萬余名水產、海洋、食品等科技和管理人才,為中國漁業大國建設、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,被譽為“中國水產教育的搖籃”。2008年更名為火狐體育官方永久登錄。2017年入選國家“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?!?。
火狐體育官方永久登錄研究生教育始于1983年,經過38年的發展,目前已擁有水產、海洋科學、食品科學與工程、生物學等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,水產、海洋科學、食品科學與工程、生物學、農林經濟管理、環境科學與工程、計算機科學與技術、生態學、軟件工程、應用經濟學、法學、外國語言文學、船舶與海洋工程、馬克思主義理論等1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,制冷及低溫工程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,涵蓋七個學科門類,可授予農學、理學、工學博士學位和農學、理學、工學、經濟學、管理學、法學、文學碩士學位。擁有農業、翻譯、電子信息、機械、能源動力、生物與醫藥、公共管理、資源與環境等8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。
學校擁有水產、食品科學與工程及生物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,國家一流建設學科1個、國家重點學科1個、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學科3個、上海高校一流學科3個、省部級重點學科9個。植物與動物科學、農業科學、環境學/生態學等3個學科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全球前1%,水產學科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A+評級。擁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、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、科技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個、國家大學科技園1個,教育部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及平臺30余個,建有國際海洋研究中心、中澳國際合作研究中心、遠洋漁業國際履約研究中心、海洋科學研究院等一批校級科研平臺;擁有我國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“淞航”號、我國唯一的CNAS、CMA、DNV GL和USCG資質認定的船舶壓載水實驗室,建設亞洲最大世界第三的動水槽,研制萬米級著陸器成功到達10918米深淵。是上海市水產學會、上海市食品學會、上海市漁業經濟研究會指導單位。2011年以來,在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方面取得多項突破性研究成果,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獎1項、省部級獎36項。學校發揮學科與科研特色優勢,服務社會成果顯著,2011年以來輔導臺灣地區苗栗縣農戶養殖大閘蟹,開創兩岸農業合作的范例;組建“漁業科技教授博士服務團”遍及全國開展科技服務,助力西藏、新疆、陜西、貴州等地精準扶貧,成效顯著,項目入選教育部第二屆省屬高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典型項目;遠洋漁業國際履約團隊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代表國家全面承擔履行區域漁業管理公約任務,為維護我國遠洋漁業權益做出了重要的貢獻,入選首批“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”。
學校有9個學院開展研究生教育,共擁有在籍研究生人數近4900人。全校教職工1200余人,其中教學科研人員近800余人,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490余人,博士生、碩士生導師500余人。擁有國家級各類人才26人次、省部級各類人才173人次,國務院第七屆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、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57人、農業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10人等。
為發揮科研院所與企業的科研、人才優勢,學校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、國家海洋局、上海市農業科學院、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東院、光明食品(集團)有限公司等二十多家科研機構及企業聯合培養研究生。從單列研究生招生名額、加強聯培導師的遴選和培訓、注重聯合培養研究生管理制度的建設等著手,有力推動學校研究生培養的體制機制改革。同時,學校與美國、日本、韓國、澳大利亞等國家(地區)的大學和國際組織有著密切交流與合作,與31個國家和地區的125所高校、科研機構簽署合作協議,與聯合國糧農組織、亞洲水產學會等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系。通過游學、交換生等派出學生770余人;與東京海洋大學、韓國海事海洋大學以及東盟四校(泰國朱拉隆功大學、泰國農業大學、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和印度尼西亞茂物農業大學)聯合申報的“海洋可持續發展戰略中技術創新應用型國際化專業人才培養項目”成功入選亞洲校園項目第三期;與東京海洋大學、韓國海洋大學“基于‘中日韓教育一體化’的海洋科學技術領域共同教育計劃”的“亞洲校園”、與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學分互認Erasmus項目等短期、雙學位學習項目,為師生進一步拓展國際化視野、培養國際交往能力、提升國際競爭力提供了平臺。
(2021年12月修訂)